Skip to main content
 主页 > 时尚 >

“秋天的第一块月饼”,该怎么吃?| 睡前聊

2020-12-07 12:42

喝过了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”,你是否也吃下了“秋天的第一块月饼”?中秋临近,月饼少不了,但月饼到底该怎么吃,网友之间有一番争论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。

 
近日,有媒体发起投票:你是怎么吃月饼的?是拿起来直接吃,还是切成小块吃?令人意外,有大量网友选择了“切成小块吃”。实际上,按照北方和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,过去,只有广东等一些南方地区才习惯于把月饼切成小块,配上茶一同食用。但如今,许多网友包括一些北方人,也习惯“切成小块吃”。究其原因,并非因为饮食习惯,而是大家一方面认为月饼高油高糖,一次吃太多不健康,所以切成小块慢慢吃;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月饼种类、口味丰富,一块切成几块,大家分享,每种口味都能品尝到,何乐而不为?
 
不要小看月饼“切还是不切”的问题,食用方式的变化,反映的是人们饮食需求的升级:不仅要从月饼中吃出香甜,更要吃出健康,吃出绿色生活的理念和态度来。近些年,从低糖无糖月饼走红,到传统手工月饼再度流行,再到散装、简装、小装月饼受到青睐,朴素、简约、健康成为月饼消费的新风尚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月饼作为高档礼品的属性被剥离,月饼又逐渐回归其原本的风味和面貌。少了些人情、客套和表面文章,商家把更多功夫花在用料和制作上,这样的月饼它能不“香”吗?
 

然而与返璞归真相对应的,还有一股“跨界风”“网红风”。嗅觉灵敏的食客早已发现,近年来月饼市场多了些新玩家。有咖啡品牌推出海盐意式浓缩咖啡月饼,有茶饮品牌推出奶茶波波流心月饼,有游戏品牌与稻香村联名推出“峡谷月明”月饼礼盒,有博物馆则把明星文物画在月饼包装上……这类月饼更重视设计、包装、营销,并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,有的刚一推出就“秒没”。它们之所以炙手可热,就在于商家向其中倾注了各自的品牌调性和文化概念。此时的月饼已不只是一类食物,而更像是一种“周边”,成了品牌增强与其用户和粉丝之间联系的媒介。

 
散装月饼和网红月饼尽管“画风迥异”,却在某种程度上“殊途同归”。前者满足了消费者健康生活、绿色消费的需求,而后者满足了消费者从食品中体验文化价值,甚至寻找情感共鸣的需求。 在这个意义上,“散装”与“网红”并不对立,而恰恰代表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两个面向,互有助益、互为补充。不过也有个前提,就是网红月饼可以搞跨界、玩创意,但决不能走回奢侈、浪费的老路,更不能丢掉食品安全的底线。月饼毕竟是月饼,皮、馅、料是基础,如果连基础都做不好,或是过度炒作乃至“画饼投机”,终究是坑人坑己。
 
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缘由,网红月饼本身就为我们从更深层次反思“网红经济”提供了一个切口。观察互联网和消费领域的读者早就发现,“网红XX”的名头并不必然与高品质划等号,有时反而沦为“徒有其表”的代名词。近些年来,有些网红食品、网红餐厅、网红商品被曝出质量和服务问题的案例比比皆是。 互联网天生与“眼球经济”存在某种内在联系,对商品来说,想要出名、爆单并不难,难的是抵制住急功近利的诱惑,扎扎实实把产品品质提上去、把服务搞上去。也唯有如此,不管是月饼,还是其它什么商品和服务,才能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赢得真正的掌声和口碑,天长地久地“红”下去。
 
这正是:
走红可以凭“颜值”,长久则须靠实力。
(人民日报厨房思聊工作室  文 | 彭飞)